进口食品就一定“高大上”吗?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2014年全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白皮书,我国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79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食品中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食品3503批、2.4万吨、326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9%、209.1%和37.9%。
其中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列前10位的来源地分别为:欧盟、中国台湾、东盟、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和土耳其,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90.4%。从不合格进口食品的不合格原因分析,列前10位的不合格原因分别为: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污染物超标、包装不合格、未获检验检疫准入、货证不符、农兽药残留超标等,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97.5%。
“2014年,几乎所有种类的进口食品均有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据《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介绍,其中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列前10位的种类分别为:糕点饼干类、饮料类、粮谷及制品类、糖类、乳制品类、酒类、调味品类、水产及制品类、其他加工食品类、干坚果类,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84.1%。
据调查报告显示,乳制品、水产品、蜂产品、干坚果和糕点饼干等进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等有害微生物污染;饮料、粮谷制品和蜜饯等进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苯甲酸、柠檬黄、山梨酸钾、二氧化硫等食品添加剂超标或超范围使用,酒类和粮谷制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铜、铁、铅、铝等重金属超标,进口食用油脂及油料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黄曲霉毒素超标,进口肉类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莱克多巴胺等兽药残留超标。
在国内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的今天,为什么进口食品的之间不合格率却在增大?一方面是国家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另一方面是进口食品本来就不“高大上”,只是我们高看了它。